国家政策产业链不再怀疑

在我不自觉或自觉地介入到3G领域来后,我逐渐发现在通信和显示这两个领域中这种相似性不是偶然的,而是所有大系统都遵循的共同的规律,想起过去只作为闲书来读的老三论:系统论、控制论、信息论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新三论:协同论、耗散结构论、混沌论,重新温习了一番,发现这些新的科学方法论对解决大系统的问题有独到之处,很有指导意义,而且是从更高层次来着眼,而不只是就事论是,能进行科学的分析,看清发展走向,更能预测未来。这篇文章就是试图用这样一些观点先对TD-SCDMA(以下简称TD)面临的客观环境进行了回顾和分析,寻找出它的积极向上的因素,也发现了潜在的危机,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寻求对策。

TD的第一次危机

TD是我国1998年提出的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一种制式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,于1999年得到国际电联的公认,与欧共体的WCDMA及美国的CDMA2000 合称为3G的世界三大标准。自2005年年初开始各方人士就3G上、还是不上?立即上、还是适当的时机再上,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一场大辩论,参加这场辩论的有通信技术专家、经济学家、教育学家、政策专家、媒体专家、还包括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及广大的网民等等。

当时可分为3派:以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为首的所谓“上”派,主张马上要上,否则就落后于时代了; 第二派是以阚凯力教授为首的所谓“取消派”,将3G比作屠龙术,认为毫无用场,直接等待4G的到来;随后是李进良教授为首的所谓“适时派”,3G肯定要上,但要等待适当的时机,因TD标准相对于其他两种标准虽具有5大突出优势,但由于我国技术基础差,产业化启动晚,产业链尚有待完成,故一旦条件具备,就应大干快上,运营TD,而且提出使国人豪情满怀而让国外财团惴惴不安的口号:TD要“一统华夏,三分天下”。就在这时我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到3G的大辩论,而且成为“适时派”的积极支持者。自此以后与李教授一直在并肩战斗。以致有好事者将参与TD大辩论的人物进行分类,将李教授和我列为“执著型”的TD支持者。这在我的文章《3G大辩论》中作了较详细的描述。

 

相关文章

 
©版权所有 京ICP备00002008号 加盟我们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友情链接  |   网站地图